眾所周知,對于農業生產而言“看天吃飯”的傳統不會改變,即便是在融入現代金融體系之后,尤其是油籽、蛋白市場仍須長期關注天氣因素?;仡?019年1-10月期間的豆類、油棕包括菜籽及其下游產品價格走勢,由于遭遇持續低溫多雨天氣,美國中西部地區今年玉米、大豆的春播工作較常年嚴重推遲,一度引發美盤豆類期貨價格筑底反彈。今年作為超強厄爾尼諾的次年,諸如此類的天氣事件題材,也對全球海洋資源、經濟作物包括谷物收獲造成一定影響,甚至我國首次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同樣與氣候環境不無關聯。匯易網注意到,2019年11月5日,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的專家表示,根據會商預測結果,今年(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冬季,我國是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那么,新作年度全球農產品市場甚至可能再次遭遇“厄爾尼諾”的影響,挑戰與商機仍并存!
Part1:“雙棍節”強冷空氣已經“發貨”,不改今冬明春我國總體偏暖氣象特征
中國國家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稱,“雙十一”強冷空氣將準時“發貨”,更強的寒潮在后面!廣東等華南地區真正全面入秋。2019年強冷空氣到貨時間表:11月11日起,一股“雙十一特供”的強冷空氣將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大部地區。這股今年十月以來最強的冷空氣過程,同時具有“滿減”力度大、“帶貨”能力強、“大促”時間短等特點。此次冷空氣移速非???,堪稱“一馬平川”,短短不到一周時間就已經覆蓋我國大部分地區。
但是,中國氣象局最新發布的預測報告稱,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的氣溫接近常年或者比常年偏高,出現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但并不排除期間有氣溫高低起伏的變化。同時,預計2019-2020年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總體以緯向環流為主,東亞冬季風較常年同期偏弱,東亞槽偏弱、偏東,這就意味著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弱,我國北方地區靜穩天氣發生概率較高,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Part2:“炸彈氣旋”再次襲擾美國中西部,全球農產品市場備受地緣、天氣煎熬
近日,全球農產品投資者關注一則天氣新聞:“創紀錄的北極寒冷可能襲擊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損害農作物”。外電報道,本周一(11月11日),一場襲擊美國北部的北極風暴預計將在未來48小時內打破400多個低溫記錄,并給德克薩斯州和其他海灣州帶來潛在的破壞作物的凍害。美國國家氣象局氣象學家表示,除佛羅里達州外,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每個州都有望在周三之前達到至少一個創紀錄的低溫。近日他表示:“我們看到從德克薩斯州一直到整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凍結的可能性。”“這比該地區的平均首次凍結早了幾周,這可能對農作物產生影響。”此外,周一晚上至周二,冰雪將襲擊東北地區。大雪已經嚴重當地航班,尤其是在芝加哥,該地區取消了500多次航班。在奧斯丁,國家氣象局預測周二的最高氣溫將達到46度,打破了去年創下的當天最低氣溫51度的紀錄。此輪降溫低點將低于冰點。
參考消息網11月11日報道 日媒稱,2019年秋天的幾場臺風給日本造成了重大損失。有觀點認為,強度高、危險性大的“超強臺風”正在逐年增加。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旨在加強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巴黎協定》,而臺風頻發的原因或許正是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英媒稱,研究人員預測,可能給太平洋周邊國家——從秘魯到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帶來災難性強降水和長期干旱的復雜天氣模式厄爾尼諾很可能在2020年卷土重來。據路年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80%,屆時赤道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的海面溫度將高于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