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中心通報,受弱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具有入汛早、降水極端性強、降水區域分布不均、高溫時間早強度大等特點。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入汛以來我國氣候波動大,天氣氣候形勢復雜,極端事件頻繁,主要特征表現為:
入汛時間早、主汛期暴雨過程多。華南地區于3月25日入汛,比常年偏早12天;江南區梅雨于6月1日開始,比常年偏早7天。入汛以來我國先后出現9次區域性暴雨過程,尤其5月17日夏季風爆發后,暴雨過程明顯偏多,降水落區重疊。
降水極端性強。入汛以來我國共有120個縣(市)日降水量突破當月歷史極值,其中廣西陽朔和富川突破歷史極值。5月20日至22日,廣東短時雨強大,東莞3小時最大雨量達351毫米,破歷史極值。
降水區域分布不均,階段性氣象干旱明顯。截至4日,西北東部、華北西北部、黃淮南部、江淮大部、江漢等地有中到重度氣象干旱,其中河南南部、安徽中西部、湖北東北部等地氣象干旱嚴重。
高溫時間早、強度大。5月1日至9日,我國中東部出現1961年以來最早高溫天氣過程,比常年值偏早49天,35℃及以上高溫面積達74.8萬平方公里(5月3日),554站次日最高氣溫突破當月歷史極值。6月1日以來,華北、黃淮、新疆等地出現高溫過程,新疆60個站次最高氣溫超過40℃。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將逐步轉冷,或將進入拉尼娜狀態。今年夏季(6月至8月),我國南方多雨區主要位于江南大部、華南北部和西南地區東部,北方多雨區位于東北地區大部、華北大部、黃淮、內蒙古西部和西北地區中北部,需防范洪澇災害。
長江中下游、黃河中上游、淮河流域北部、海河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現洪澇。
內蒙古東部、江漢西部、西南地區東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新疆北部降水偏少,可能出現階段性氣象干旱。
在臺風方面,預計今年夏季登陸我國的臺風前期少、后期多,總數接近常年,強度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