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財政部9月8日晚發布的公告稱,自9月9日起,將對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征收20%出口稅,并禁止碎米出口。業內人士認為,印度大米出口減少將增加食品價格的上行壓力,與干旱、熱浪和烏克蘭危機等因素共同推動全球糧食價格上漲。
權威專家對記者表示,短期來看,印度大米進口量較大的國家,可能會受影響,但我國糧食安全整體上沒問題。
專家:對國際糧食市場影響有限
今年,印度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北方邦等主要稻米產區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引發了人們對稻米產量的擔憂。同時,今年印度國內的大米價格已升至近年來的最高水平。5月,印度已宣布禁止小麥出口。
全球綜合數據資料庫Statista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國為印度、越南、泰國、巴基斯坦和美國。印度作為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國,占據了全球40%的稻米出口。去年,印度大米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2150萬噸。
在印度政府宣布從9月9日開始對部分出口大米征收20%關稅后,印度的主要大米公司Kohinoor Foods、KRBL、Chaman Lal Setia Exports、LT Foods的股價應聲下跌。
在這之前,印度糧食出口一直被國際市場寄予厚望。世界糧農組織于9月2日發布的谷物供需簡報曾預計2023年印度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年出口量將超過2000萬噸。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此次印度對部分出口大米征收20%關稅,對國際糧食市場造成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短期來看,印度大米進口量較大的國家,可能受影響較大。
李國祥表示,目前,國際市場呈現結構性缺糧,主要是小麥和玉米供應偏緊,而稻米供應相對過剩。近年來,印度大米呈增產態勢。東南亞是大米主產區之一,近幾年沒有發生大型自然災害,稻谷產量呈現增長態勢。而東南亞也是大米的主要消費地區,近年來當地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人均口糧消費量有所減少。
“從另一個層面看,印度減少大米出口,可能會緩和國際稻米供應過剩的現狀,阻止大米價格進一步下跌。”李國祥表示。
我國能確??诩Z絕對安全
至于對我國糧食市場的影響,李國祥表示,此次事件對我國的影響非常有限。
“我國糧食安全整體上沒有問題,尤其是口糧絕對安全。”李國祥表示,一方面,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口糧自給有余,稻谷供給存在一定的過剩。另一方面,我國每年大米進口量較少,去年約為500萬噸,主要是為了滿足品種調劑需求,而我國大米供給總量是完全不缺的。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近10年,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糧食產能穩定提升,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今年上半年,我國夏糧小麥實現增產,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全年糧食豐收有基礎。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在7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夏糧生產經受了去年罕見秋汛、新冠肺炎疫情散發、農資價格上漲等多重考驗,在去年高基數上再奪豐收。夏糧產量2948億斤、增加28.7億斤,其中,小麥產量2715億斤、增加25.7億斤,優質專用品種占比38.5%、提高1.2個百分點。夏糧小麥增產豐收成為上半年三農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早稻及秋糧豐收基礎較好。預計早稻面積穩中有增,目前收獲過六成、豐收在望。秋糧面積超過13億畝,長勢總體正常。
今年4月召開的2022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2—2031)》顯示,未來十年,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將得到切實保障,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將顯著提高,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能夠完全確保,糧食自給率將提高到88%左右。